2019年,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,基础教育司司长曾说:到2020年,要在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。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,很多人都建议取消中考。中考无非借着入读高中,进行一次大型的选拔考试,对孩子的分层。那么高中教育普及后,人人都可以上高中,中考的选拔性变得没有意义。
那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,是不是就意味着要取消“中考”呢?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:
一、普及高中教育,各个学校会有哪些变化?
1、高中名额按计划分配。
如果真的进行改革,把小学(6年)+初中(3年)的九年制义务教育,扩展成了小学(6年)+初中(3年)+高中(3年)的十二年制义务教育。那么为了保证各个高中的招生计划圆满完成,高中学校的招生名额势必会按照人数分配到各个初中。
2、最佳渠道是本部直升。
对于那些既拥有初中部,又拥有高中部的大型学校来说,最直接的渠道就是进行本部学生从初中直升高中,那个时候就会普遍出现“初高中六年连读”的现象,绝大多数的生源都直接在本校消化。
3、非常看重“小升初”的成绩。
在国家普及高中教育后,高中学校无法再通过中考分辨去除成绩不好的孩子,也很难再像目前一样直接去招收中考的高分学生,最大的生源渠道是本校自己培养六年。
所以为了提高学校的大学升学率,一本达线率,985、211达线率等各个指标,只能进一步提高初中生源的质量,于是就会非常看重孩子“小升初”的成绩。
4、名校自主招生是大趋势。
无论在什么条件下,名校对好学生的吸引力,以及好学生对名校的需求都是无法被遏制的。所以在普及高中教育之后,名校一般都会制定自己的自主招生计划,制定选拔标准。
就和现在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等顶级大学的自主招生一样,不再以中考(高考)成绩作为唯一的选拔标准,可能会侧重孩子初中三年的综合评价,或者是孩子在某科有特别优异的成绩。
二、普及高中教育,对于学生有哪些变化?
1、从“中考成绩很重要”,变成了“小升初成绩很重要”。
2、从“中考一次成绩很重要”,变成了“初中三年的综合评价很重要”。
3、从“进名校只需要中考成绩”,变成了“进名校需要综合评价或某方面特长”。
选拔制度直接决定了教育的方向。国家普及高中教育,在目前而言,至少意味着有更多的农村孩子、居住在偏远地区的孩子、成绩不好的孩子都有了更多上学的机会。
而且孩子有人认为,中考只用成绩来说话,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,反而要更加公平一些。
020-87004050
服务热线
etoujie@163.com
邮箱
09:00 - 20:00
服务时间
13612567070
投诉电话